【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mwenting.com】
当前位置 : > 散文随笔 > 短篇散文 > 正文

杀人塘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时间:2022-12-31 10:16 阅读:0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1931年,我父亲12岁。有一天,他去离家一公里外的小方村锥子岗放牛。这个岗头上,芳草萋萋,不远处,还有一口碧波荡漾的清水塘,这是一个好的放牛场。岗头上有一些坟墓,其中有一座大墓太突出,坚立着一块青石碑,刻着醒目的"罹难太平军之墓"几个字。父亲回家后,怀着好奇心告诉太公,太公说出了一段令父亲胆战心惊的故事——

1864年,清军攻打驻扎在天京(南京)太平天国首府,太平军败溃、瓦解。春三月的一天,下着濛濛细雨,乡村泥泞小路寸步难行,又饥又累的二十一个太平军长途跋涉溃逃到我村,天已黑,他们想在我村借宿过夜,第二天再启程。村民都不欢迎太平军,叫太平军“长毛”。因为,我村曾有一棵心爱的大栗树被驻扎在肥西县三河镇太平军强行砍走,树木用于建造太平天国宫殿,村民们对太平军敢怒不敢言。这棵大栗树是我村的象征,因为有这棵粗壮的大栗树,我们村名就叫栗树蒋(此村位于巢湖市烔炀河镇北5公里)
山不转水转。今天“长毛”逃经我们村,正是一个复仇的好机会。蒋世环的曾祖父当过清军,后复员回乡,因为吃斋,村民们便称他"斋公”。当村民们把情况汇报给他,老斋公得知情况后,取出火铳,站在村里的将军庙前,朝天放了一枪。村有村规,民有民约,以枪为号。村里的青壮年听到枪声,立刻抄起家伙,有拿大刀的,有拿稻叉的,有拿扁担的,高举火把,黑压压地集合在村北场基上。邻村埧稍何的村民,也赶来支援。“长毛”见势不妙,迅速向小方村方向逃去。两村村民,一边追逐一边把小方村包围起来,逐户搜出二十个“长毛”,把他们双肩反绑,用大刀全部砍杀,尸体扔进小方村村民方定荣家干涸的水塘掩埋,有一个“长毛”因上茅厕,他见势不妙,取出茅厕内的蓑衣,戴着斗笠,肩扛铁锹化装村民,装作上田埂,侥幸逃脱。
那个逃跑的太平军也姓蒋,他是肥东县枣树蒋村人,栗树蒋与枣树蒋村早年原来是同族亲兄弟的后代,兄弟俩一个在栗树蒋开荒耕作繁育后代,一个在肥东枣树蒋村开荒繁育后代,两村相距十二公里,曾有交往。枣树蒋村人悉知亲人被害,立即联络其它被害的村庄,向庐州府(合肥)诉讼,控诉栗树蒋村人无辜杀害过路行人。栗树蒋村请来七户李村有名望的李大先生代理诉讼。李大先生在府堂上说了一句话:“三月三,我骑毛驴上山踏青,望见山下一行数人枪炮齐簇,不知是良是匪…"此话便了结官司。虽然栗树蒋赢了官司,但从此之后,枣树蒋与与栗树蒋两村的蒋姓反目成仇,老死互不相往,为了防止枣树蒋村人报复,栗树蒋村人出门都提心吊胆,不敢说自已姓蒋或说是栗树蒋村人。
被杀的二十个太平军士兵尸体掩埋在方定荣家干涸的水塘里,附近的几个村民便将这口水塘叫“杀人塘“。经过几年风雨沧桑,方定荣决定在自家水塘挖出太平军尸骨转移掩埋,还清自家的水池塘。当他挖起塘泥,挟出一些尸骸,破布,突然,一枚金光闪闪的东西吸引了他眼球,捡起一看,竟是黄金!几乎每具尸骸的鞋子里面都有数量不等的黄金白银。原来,这些太平军把抢劫来的黄金白银都藏在鞋子里面。
方定荣发了意外之财,按农村迷信的说法,要给鬼魂安宁,便拿出一些钱,将太平军士兵的遗骸合葬在“杀人塘”旁边的锥子岗上,并立碑,上书“罹难太平军之墓”。方定荣有黄金白银后,他买来洋弹花机,四乡八里种植棉花的村民都到他家脱棉籽、弹棉花,生意兴隆。
父亲知道这个故事后,再也不敢去锥子岗、"杀人塘”埂放牛了。这座墓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巢县沦陷,日本鬼子驻扎烔炀河,村民因防日本鬼子多疑,又多个心眼,招来杀身之祸,故而将此墓掘平,尸骨、墓碑也不知去向。
我们村当年被太平军砍去的大栗树,后来从根部发了新苗,沐风栉雨上百年,它也老去,十几年前死了,但根部又长出一棵大栗树,生生不息。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杀人塘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