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mwenting.com】
当前位置 : > 情感故事 > 经典文章 > 正文

教育,特效避孕药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时间:2022-12-22 12:51 阅读:0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夜凉如水。

月亮升上来了,像脱水而出的玉轮冰盘,不染纤尘,一缕轻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照亮了母女俩的身影。
两个女人相对而坐,一边品茶一边赏月,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
“你们可以考虑要孩子啦!”妈妈端着茶杯故做无意地聊起。
“旧话不重提。” 女儿放下茶杯果断回答。
“现在不考虑,等到国家一刀切时,你们年龄就稍嫌大了啊!”妈妈拿着茶水壶边韩信点兵边嘟囔着,眼也没有抬起。 
“呵呵”女儿放声笑起来“是不是被当年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好的政策留下阴影了?政府现在可没有决绝,政策是非常人性化的。”女儿说完,端起一杯茶轻啜一下,水在嘴巴里一个回旋,回味着茶香。
母亲也端起茶杯,并没有立即放到嘴边,仿佛若有所思“那就直接剥夺亲情权啊。”
女儿立刻把茶杯放下,声音高了八度:“咦,您这什么逻辑?直接道德绑架了。”
妈妈勃然变色,声音也急促了起来:“那就为国家生一个娃儿吧!”
女儿却笑起来,“怎么还生气了?好像您是一国之主样”她轻轻抿一口水,端起水壶向里屋进去“您怎知不是为国家生一个负担?”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愿意生娃儿?”妈妈在凉台自言自语。
 
端着水壶的女儿又返回到阳台,看着失落的妈妈拍拍她的肩膀安慰道:“这是大势所趋!”
女儿悠悠地坐下,打开手机给妈妈讲:“在一项十万人参与的网络调查中,有4.9万人表示一个也不想生,在为啥不想生娃儿的这个选项中,有六万人表示养不起,不敢生,1.9万人则选择了责任太大,难以承担。这就是我们现代年轻人的心态,也是现实的问题。”
“可传宗接代是中国的传统。”妈妈看了女儿一眼。“过去说养儿为防老,现在国家的养老制度改革,不企求为了让其养老,总得考虑为国家生娃吧。《人民日报》海外版也说,生娃不是自己的家事儿,是国家大事。”
女儿把杯子一放紧接着妈妈的话茬直嚷“这的确是国家大事,大事就更不能含糊了,生孩子可不是精卵一结合那么简单,横亘在生娃路上的绊脚石实在是太多了。”
“有什么呢?都说一个照书养,二个照猪养,你们不管几个,都可以照猪养就行了。”
女儿递给妈妈一杯茶,自己也小酌一下,清了清嗓子:“妈妈你还挺前卫,不管照书养还是照猪养,关键是一个养,养孩子单纯解决温饱问题简单,重要的是教育问题,教育上的诸多投入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有一篇文章叫做《3万元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对于普通家庭,这一年能挣几个3万?”
 
“这也是个案,中国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很多,但也不至于这么恐怖。”
妈妈故做轻松的语气刺激了女儿。
她立刻站了起来:“个案?您可是说错了。今年一开学,海淀区一个妈妈晒出了天价教育清单,学校要求家长给孩子置办开学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条条款款,林林总总,算下来将近40万,普通家庭受得了吗?这开学不就等于破产啦?”
“海淀区的教育也真是令人瞠目结舌,但这也是海淀区,北京其它地区不是这样的”一听说开学四十万费用准备,妈妈也弱弱地应着。
“那是您不知道啊,学区房和赞助费这两个词怎么回事儿?这可不是空虚来风。连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的王多鱼决定捐300亿遗产时,看到挺着大肚子的老婆,突然改变主意,不能全捐了,要给孩子留点生活费,谁知那留下的生活费可是几米长的账单。再说了,家长都鸡娃儿,咱不鸡娃?要鸡娃儿就得用钱,什么思维课、羽毛球课、英语课、机器人,舞蹈课等等,名目繁多的辅导班,你不上别人在上,何况升学考试还要考这些呢?”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教育,特效避孕药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