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在农村长大,我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在大公圩水乡度过,对蛙声自然十分熟悉也十分敏感,可儿时说不上喜欢。因为蛙声太单调而且很不悦耳,有时还感觉是吵吵嚷嚷地聒人的耳朵,甚至让大人们无法入睡。慢慢的我长大了,读了书也知晓一些道理之后,耳边的蛙声也渐渐变得亲切起来了,我知道,因为有了蛙声,乡村和田园便多了一种诗境,劳作的人们有了伙伴,丰收有了期盼。
清明时节,当柳芽绿了的时候,蛙声便开始响起来了。第一只被春风唤醒的蛙儿,根本不管虫儿开不开口,他自己便首先扯开了嗓子。单调的一声,如同一锤定音,其他的蛙儿们就跟上来了,先是稀稀疏疏的,然后由少渐多由弱渐强,再然后此起彼伏,单调的音律和谐了热闹了,从此就好像就没有停止的时候了。蛙儿们的叫声如同交响协奏一般,也如同歌声一样,好似在一声声地催促:春耕啦!放水啦!播种啦!准备收割啦!!……他们一直在鸣唱,好似啼血的杜鹃,生怕农人们错过了农时,所以执执着着,日以继夜,不敢懈怠更不敢歇息。
黄昏的时候,落霞如火,蛙声也渐渐如火了,作息也因这火火的热烈而更换了方式。蛙声引领着归家的人们,村庄炊烟袅袅升了起来,塘沟河边也热闹了起来。
月明风清的夜晚,田野里的蛙声响成了一片,他们是守护田野的精灵们啊!蛙声里,池水漫了,水稻分蘖更绿了几分,菜畦更换了,菜苗长高了,瓜藤上的花开了结瓜了,豆儿成了豆蔓开了一串串的花,然后挂上了豆荚……蛙声,从春天来到夏天,然后走到了秋天。
蛙声里真的有一个梦,那是一个丰收的梦。
那个梦,一定是在远离喧嚣和熙熙攘攘的地方,那是修竹环抱的乡村,是无边无际的田野,是芳草茵茵的小路,是鳞波滟滟的池塘。“青草池塘处处蛙”,池水、青草相拥着的田园啊,有桑、有柳,有禾谷弥漫出的缕缕清香,还有清风拂动豆角和青荷……在那里,蛙声里的梦儿一定浸入了清新和安详,宁静和神怡。
那个梦,是眼前的风景无数。蛙声里面看风景,此时,我会自心底发出一种声音:真好!蛙声里的风景是绿色的,绿色是生命的萌动,是生机的蓬勃。蛙声里的绿色是令人感动的,那是丰收的愿景和期待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而今城市扩张了,农村被城市包围了,似乎已经萎缩了。城市里蛙声不多,听到稀稀拉拉的一两声,但我仍然会激动起来,思绪回去了,耳边真的又有了蛙声。可是“蛙声一片”已经难寻到了。
如果回到农村老家,还能听到熟悉的蛙声一片么?我想,农村偏远的地方,虽没有金山银山,如能留得住绿水青山,那么“蛙声一片”就是美好乡村建设最动听的音符,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国梦”的最美乐章。
校对:百里墨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