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mwenting.com】
当前位置 : > 情感故事 > 经典文章 > 正文

黄山北站遐想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时间:2022-12-22 12:45 阅读:0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初冬的一个下午,美丽多姿的皖南山区,沐浴在渐渐西坠的艳阳之中,站在那个名叫黄山北站的高铁站站台北望,蓝天如幕,远山如黛。抵近处,山峦起伏,树木森森,秋风微微,秋叶丹红。不觉被这五彩斑斓的皖南秋韵所陶醉。

陶醉之余,忽然想到,自己所站的站台,名称上貌似有些别扭。试想,此地原是屯溪之境,老徽州中心,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黄山,距此往北百十公里,却被称之为黄山北站,让人作何感想?
按照人们正常的方位逻辑思维,既是黄山北站,黄山就一定在它的南边。而这么一来,傲立皖南,雄视世界的绝佳胜境差不多就该跑到浙江去了。
究其缘由,盖因黄山以南,原以徽州命名的地区被改名为黄山市,而黄山市治所又在本站之南,所以本站就成了黄山北站。其实,它要是叫什么屯溪北站,或者徽州北站,或者新安北站,都不为过,却偏偏叫黄山北站,是不是有些别扭?
这种别扭的称谓不说也罢。
但我还是有些替那个被人们渐渐淡忘的徽州委屈。
曾经的徽州,是文化的徽州,思想的徽州。凭一己之力,撼动了上千年中原文化大一统的历史背景,在神州东南一隅的大山深处崛起,成就名震一时的经济文化重地。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古老的徽州人深深懂得“学而优则仕”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儒学精髓。
“三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则又凸显出老徽州文化氛围的浓厚朴实,馥郁芬芳。
更有甚者,一代戏曲巨匠汤显祖:“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淋漓尽致地坦露出老先生于徽州,犹如多年生活在一起,已经成就习惯的老夫离不开老妻那般的深深爱恋。
曾经的徽州,是多少读书人,多少思想者魂牵梦绕的地方。它孕育出中华文化史上至深至巨的程朱理学,孕育出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以及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等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的集大成地。
曾经的徽州,是富庶的代名词,是中国近代史上封疆大吏左宗棠经略新疆的经济支撑,是洋务要员李鸿章雄起淮军的军费保障,更是大清国续延国祚的钱粮国课来源之地(之一)。一代代徽商创造了“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的人间奇迹。“红顶商人”胡雪岩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
可是它渐渐就没了,就这么在人们的记忆中。不,这不单单是名字没了,而是一种文化没了。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就要被人们淡忘。我怎能不深感痛惜!
徽州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一个重要因子,难道它应该没落而永远湮没在所谓的现代化城市文明的喧嚣之中?
诚然,黄山以它的奇云之美、奇峰之美、奇石之美、奇松之美、奇景之美(雪景),冠绝中华,享誉世界。但它代替不了徽州。同样,徽州也代替不了黄山。那么,为什么它们不能成为文明桂冠上的两颗宝石,并列在皖南大地,中华大地;皖南文化史,中华文化史上璀璨夺目,直至流芳万代呢?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黄山北站遐想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