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汉服作为一种新视角的审美,流行于大街小巷。甚至有些汉服狂热爱好者,提出要复兴汉服。 请问,为什么要复兴?
在历史进程中,每个朝代有自己的独特的服饰文化。如若复兴汉服,请问复兴哪个朝代?除却元朝和清朝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简称为汉服;宋朝的宋褂;唐朝的唐装,等等。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如浩淼星辰,多而璀璨。 汉服被淘汰,第一,因为它宽袍大袖,行动不便 ; 第二,晚清时期,西洋装作为一种新型服装,闯进了人们的视野,那时候的公子小姐,以穿洋装为时髦。 近年来,为什么又流行,第一,古装剧的热播在无形中传播了汉服文化;第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更加地开放自由包容,穿汉服,并不等同于异类;第三,汉服它好看;第四,汉服不同于当代服饰,它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人们追求汉服,就好像晚清时期的公子小姐门,追逐洋装。 在当代,穿不穿汉服,全凭自己喜欢,个人爱好。喜欢穿的,别人无权批判,因为社会自由开放。不喜欢穿的,也别扯上民族文化,民族复兴,民族大义。
我们当中突然有了这么一种人,他们学识渊博,有汉服品味,知道汉服的演变历程。但他们对待其他人,近乎苛刻。 若有人穿着的汉服,整体造型,发型发饰,服装面料,刺绣图纹,与那个朝代不符合,便一片骂声。多么恐怖,这与文革时期的那些文化暴徒何异? 我们国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与我们在文化上的自由,包容,是分不开的。文化,它应当是求同存异,包容古今,中西兼合,而不是死板愚昧,不知变化。 还有一种人,要求全民汉服,最好从学生抓起。第一,宽袍大袖,不方便学习,工作,生活和运动 ; 第二,全身武装严实,夏天不散热 ; 第三,汉服,应当成为一种选择,而不是强制。若要在学生当中传播汉服文化,可以有专业的课程和汉服体验,没必要全民,时时刻刻都裹着汉服。 有人提出,穿汉服就是恢复汉文化,复兴中华民族。这与文化绑架何异?汉文化应该传承并且发展,而不是完完全全复兴。复兴中华民族,应该从是综合国力的增强。不是穿一两件衣服,就可以复兴的。 有人提倡,汉服作为国服。日本有和服,韩国朝鲜有朝鲜服(韩服),越南有奥黛,印度有纱丽。我们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国服。这个建议很好。只是我们国家的朝代太多了,每个朝代又有那么多不同的种类。所以,汉服作为国服,始终没有被正式确定,但并不影响我们对汉服的推崇。 汉服,它可以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可以添加进去新的元素,有新的发展。也可以保持原汁原味,重现复古。
晴雨笔
编者按:
时下汉服热一阵阵的,主要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的爱美之心推动着汉服的发展,汉服作为历史的传统服饰,有着它漂亮的一面,繁文缛节,袍衣裙袄的穿戴,使得它复杂又精致,由于汉服的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历史,所以让一些“考古学家们”动辄这儿不对,哪儿不对,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晴雨小姐面对此情形,剑锋锐利,大胆发声,实透漏其真性情。编者看来,这些所谓的“考古家”同志,只是换了皮肤的杠精而已,她们眼中所谓的正规,所谓的传统,只是求其皮毛,说及唐装,以襦裙为正,则太平公主,着胡服打马球道是不正,不严谨了?古人尚能包容统一,今人倒是为了一些条条框框彼此言语相讥,如同斗鸡,岂不谬哉?
对于此种情形,最好的办法就是“穿自己的衣让别人去说罢”不用太过理会,所谓考古学家们无非是想在口诛笔伐下,从你狼狈不堪,面红耳赤中得到些乐趣。我自我行我素,任凭他拳头打在棉花上。要知道,真正的汉服历史学家如沈从文者,对于古代任何一种服饰种类了如指掌却不拘泥于某一件某一套衣服。这也是大师与俗夫的区别——是不是一个有趣的人!
相关句子短语
0.有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1.吾心悦汝 2.做你锋利的刃,但也愿是你归剑时的鞘 3.我爱大风和烈酒,还有孤独的自由 4.近朱...[阅读全文]
致芸飐: 就你所问如何学习高中数学,应付高考的问题,做如下回复,希望你学习进步。 学数学其实,蛮简单的。就是你要把最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