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www.mwenting.com】
当前位置 : > 散文随笔 > 短篇散文 > 正文

为什么明白那么多道理,还是不开心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时间:2021-05-27 10:24 阅读:28次   我要投稿   作品点评

 Mandy Wu  向光的曼迪仔

 
若干年前,我坐在电脑前,认真地将哈佛的幸福课一节一节地看下来,并选取部分建议坚持了做了几十天,然而收效甚微。当时的感慨是:懂得那么多道理,仍然没有办法过得开心。当然,现在明白,其实当时很多的建议,是针对基于大脑皮质的活动。跟大脑讲道理,需要视乎大脑几个部分有没有和谐地协同运作。
 
 
原来我们有三个大脑
 
人类的大脑可以区分为三个功能各异的部分:大脑核区(掌管生理功能的生理脑)、大脑边缘系统(控制情绪的情感脑)和大脑皮质(用来思考的思维脑)。大脑核区是我们第一个大脑,也是最古老的大脑,爬行动物和鸟类也具有这部分大脑。大脑核区包括脑干和小脑,本能且自发地掌管着人类最基本的机能,比如呼吸、心跳、运动、睡眠、平衡、早期感觉系统、以及著名的“战逃反应”等,而不能控制人们的情绪。
 
直到爬行动物进化成哺乳动物,大脑才进入了一个新的进化阶段。这个新发育的大脑部位就是大脑边缘系统,位于大脑核区的上部。大脑边缘系统从脑干接收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操控着人们的情绪反应,同样也是无意识和自发的。
 
在下一个进化阶段,哺乳动物的大脑开始了新的进化,形成了大脑皮质,位于大脑边缘系统的上部。哺乳动物的进化程度越高,大脑皮层越大。正是这部分大脑使我们具有了更高级的分析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规划未来的能力。
 
从旧大脑传递到新大脑的信号数量远远超过了新大脑传递到旧大脑的信号数量,可能是因为旧大脑的进化时间比较早,能够让我们自发地、迅速地应对危险因素。所以,大脑边缘系统,或者说我们的生存本能,就占据了上风,压倒了我们更理性、能思考的大脑皮质。所以,本能反应往往优先于思考过程的原因所在。(以上高大上的生物学原理肯定不是我发现的,是美国催眠治疗专家Marc Schoen博士的分享。)
 
好消息是,我们可以塑造大脑边缘系统对外界刺激因素的反应模式,使其更多地催生安全感,而不是恐惧感。同时,我们也可以训练大脑皮质,使其认识到可以把不适转化为力量源泉,改善我们的业绩、决策能力和健康水平。在我们无师自通、或者系统地学习实现转化之前,我们总有些功课要做。
 
 
不快乐的根源
 
所以,有时候,你因为一些事情非常生气、沮丧、伤心,你告诉自己:“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不要为无谓的事情生气,不值得”,但你仍然感觉不开心,你可能会通过做一些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一时宽心。然而造成你不快乐的根源仍然存在,没有被处理,同样的痛点还是一次次被激起,直到有一天,你不得不正视它,终于发现某些潜藏在内心深处你不愿意提起、甚至没有意识到的伤痛,通过种种功课接纳它、转化它。
 
比如,你曾经在很小的时候有过跟父母走散的经历,跟陌生的警察叔叔待了几个小时,幸好被家人找回,安全回到家。但是当你长大了,出来社会工作,有时打不通女朋友的电话,又不知道她去了哪里的时候,你会呼吸和心跳加速,莫名地焦虑不安,等到她几个小时后回你电话,说刚才手机没有电了。你竟然在电话里跟她大发雷霆,而女朋友莫名其妙,觉得你小题大做。其实那种被遗弃、跟关系亲密的人失去联系的恐惧还留在你的潜意识里。意识“忘记”了,身体还记得。
 
人的幸福指数跟内在心智模式密切相关。面对别人的出言侮辱,你觉得不是事儿,它就过去了。别人一个高傲的眼神,你就火冒三丈,觉得怎么可以这么没有礼貌,可能是你内在有一个“我不要被别人看轻”的信条,你的神经元把这两个东西自动连上了。所以,“觉察”、“观照”这些貌似已经被说得太滥的字眼,如果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就具有广泛的执行空间。

阅读感言

所有关于为什么明白那么多道理,还是不开心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