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理解成一条通道,是不会有错的;把生命理解成去触摸到一切真实的通道,更是不会出错的;把生命理解成通往美好的通道,就更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如果还懂得道路的两旁全部都是风景,已然是极品人生了。
1、
“自渡”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和解。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人生之所以需要自渡,让人生受困的主要内容就冲突,人与自己的冲突,人与世界的冲突,身体与心灵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第二重,是重归干净和纯粹,就是归真,是从源头上去清除一切引发冲突的根源。干净与纯粹,既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去与别人争,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与自己去争。万物无争,宇宙无争,干净、纯粹、自然而然地存在,并享受这样的存在。这,正是归真;
第三重,是创造。是持续的成长和更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生命。
一切的创造都用于探索,探索这个世界,探索自己的生命;一切因探索而得来的体验又再用于创造,生命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地成长和更新。
万物生长,这是自渡的最高境界。
2、
“因果”的意思,重点不是要去区分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而是为了去强调事物彼此之间牢不可破的联系,并以此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最能代表的描述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重点并不在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而在于鸡与蛋本身就是同一件事,同一种存在。
3、
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做更进一步的选择,这更接近“当下”这个词的真实语境。人每时每刻都可以在“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的之间做选择,只需要稍加辨认,就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巨大的区别,就可以做出实实在在的优化,刚才还在痛苦中的自己,可以立刻转换成现在正在快乐的自己。
通常,人们把这称之为:上一念与这一念,一念之间。
任何时候,人都可以把自己从上一秒之中解放出来,获得这一秒的完整的自由,从中得到新的生命体验,把新体验转化为新的认知。
4、
修行,就是去深入自己的体验,以此来修正自己的认知,再运用新的认知再去深入自己的体验,如此循环往复。
修行想要抵达高处,一切的认知都源自于自己真实的体验,一切的体验行为都基于自己原生的认知。
认知,是生长在人的身体里的东西;体验,是长在人身体里的认知所发出的专属于自己的宇宙奏鸣曲。
修行的真正好处,就是从正面去放大一切事物的价值,特别是自己内在的心智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对于自己的价值。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再穷,也穷得比任何时候都要开心。
修行,就是让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属于自己,让自己皈依自己。
5、
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对自己也不诚实,自己对自己,也会常常玩那种偷鸡摸狗的把戏。
想要改变这一点,人需要平静下来去内观自己,去诚实面对未经自己加工过的人生体验。